<nav id="sqyog"><code id="sqyog"></code></nav>
<menu id="sqyog"><tt id="sqyog"></tt></menu>
<menu id="sqyog"><tt id="sqyog"></tt></menu>
<xmp id="sqyog">
<xmp id="sqyog"><nav id="sqyog"></nav>
  • <xmp id="sqyog"><nav id="sqyog"></nav>
  •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簡稱“水院”)源于1958年10月原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創建的農田水利化系,1984年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水利與建筑工程系,1985年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系;1994年經水利部和農業部批準并聯合發文,撤系建院,成立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1995年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和水利部共建的全國8所重點大學之一。

    學院下設水利工程、農業建筑與環境工程、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土木工程4個系,現有教職工152人,其中教學科研崗教師107人,包括教授47人、副教授52人、副研究員1人,其他專業技術崗10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人才項目特聘教授6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領軍人才1名、教育部人才項目青年學者5人、青年創新人才項目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7人、霍英東獎勵及基金獲得者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農村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創新團隊1個。

    持續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強化資源聚集。學院建設了甘肅武威綠洲農業高效用水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和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牽頭組建了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學科群,擁有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部農業節水重點實驗室(籌建)、農業農村部農業綠色高效用水重點實驗室(試運行)、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供水管網系統安全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甘肅省農業高效用水觀測研究站等一批省部級科研平臺,建設了科技部溫室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與福利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現代節水灌溉技術與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農業農村部沼氣質量測試中心華北工作站等,在甘肅武威、北京通州、內蒙古巴彥淖爾等地建有多個校級科研教學基地,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石羊河實驗站還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

    學院建立了完備的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1996年開始招收農業工程博士后,2014年獲批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目前在冊本科生699人,研究生682人(其中博士生199人、碩士生483人),在站博士后19人。學院1958年招收第一屆農田水利專業本科生,1979年率先在全國創建了農業建筑與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并開設了水力機械本科專業,1988年開設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本科專業,2000年開設水利水電工程本科專業。現有農業水利工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業水利工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為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農業水利工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本科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本科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生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風景園林國際競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農業水利工程及相關專業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暨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相關專業創新創業大賽、北京市大學生建筑結構設計競賽、北京市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中屢獲佳績。獲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工科組一等獎1項、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獲全國水利類、農業工程類專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康紹忠院士主持完成的“突出農工交融的農業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創建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擁有水利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土木工程4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土木水利類、能源動力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2021年獲批土木水利類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所培養的研究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等多項獎勵。康紹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創建五鏈環野外綜合實訓平臺與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及其實踐”獲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特等獎(當屆唯一特等獎)。在2016年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我校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獲評A+(學院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為其二級學科),學院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獲評B+,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獲評C-。

    學院始終堅持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行業和地方重大需求以及學校總體發展定位目標,在綠色農業高效用水、高效節水灌溉、水力機械、水環境與水生態、設施養殖、設施園藝、環境增值能源、鄉村規劃、城鎮建設等領域已經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自2010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課題1000余項,科研經費10億余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杰出青年基金2項、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2項、重點項目9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課題19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0項,國家“863”計劃10項等。堅持四個面向,凝練學術成果,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頂級刊物上發表系列高質量論文。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10項、省部級獎勵(含社會力量設獎)36項,其中:楊培嶺教授主持完成的“農業化學節水調控關鍵技術與系列新產品產業化開發及應用”成果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康紹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干旱內陸河流域考慮生態的水資源配置理論與調控技術及其應用”成果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王福軍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康紹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干旱內陸區流域尺度水資源轉化規律及其農業節水調控模式”獲2012年度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王福軍教授主持完成的“大流量雙吸離心泵壓力脈動調控與節能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康紹忠院士主持完成的“海河流域農田水循環過程與農業高效用水模式”獲2013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一等獎,李保明教授主持完成的“規模化養雞環境控制關鍵技術創新及其設備研發與應用”獲2015年度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王福軍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節能與穩定運行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2016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一等獎,李云開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效滴灌系統抗堵塞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一等獎。李保明教授領銜的“設施農業工程工藝與環境控制創新團隊”獲2017年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王福軍教授領銜的“中國農業大學水泵與泵站創新團隊”獲2021年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

    學院教師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活動,并擔任中國工程院第八屆主席團成員、國際農業和生物系統工程學會CIGR)分會榮譽主席、中國農業節水和農村供水技術協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業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農業農村部節水農業專家指導組組長、全國高等學校農業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委員、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家組組長以及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和畜牧工程分會理事長等多項重要學術職務。多人在國際和國內著名期刊擔任主編、副主編等職務,主要包括:《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ournal of Hydrology》、《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Vadose Zone Journal》、《Irrigation Science》、《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16個SCI期刊和《農業工程學報》、《農業機械學報》等12個國內高水平期刊的副主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CATENA》、《Journal of Hydrodynamics》、《Biosystems Engineering》、《水利學報》、《農業機械學報》等30余個期刊編委。

    學院秉持全球視野,國際合作走深走實,學術交流日益密切。學院建設有“農業高效用水”高等學校學科創新“111”引智基地,牽頭成立了“動物環境與福利”國際研究中心,建設了中國農業大學-新墨西哥州立大學(CAU-NMSU)水科學與工程聯合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密蘇里大學(CAU-MU) “水-農業-環境”聯合研究中心,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組織(USDA-ARS)、伊利諾伊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康涅狄格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斯旺西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以色列農業研究組織(ARO)、希伯萊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CSIRO)、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及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科院、中國農機院等國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交流與合作關系。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全球競爭力,年均有50余名優秀學生赴美國、加拿大、荷蘭、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等國際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聯合培養,以及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學院獲批國家基金委農業綠色高效用水創新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與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普渡大學等合作培養農業高效用水領域國家急需的應用型人才等。

    歷經60余年的發展,學院為國家培養了1萬余名各類人才,包括原水利部部長鈕茂生、西藏昌都水電事業開拓者孫英杰、北京奧運會珠峰火炬手黃春貴等知名校友。學生就業率一直名列學校前茅,畢業生遍布于全國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設施農業、流體機械、生物能源等行業的研究、設計、制造、施工、管理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國外相關教育、研究機構與企業等。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全體水院人始終堅持以“水利強農業之命脈、農建富百姓之菜籃、土木美宜居之村鎮”為使命擔當,攜手并進、踔厲奮發,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做出更大貢獻。

     

    (資料截止日期:2022年6月)




    日本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