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個人簡介 黃冠華,男,1966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以色列國際農業研究培訓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河套實驗站站長。先后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特聘教授,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和水土工程分會名譽主席,并擔任《Vadose Zone Journal》、《Irrigation Science》、《農業工程學報》等9個國內外刊物副主編和編委。曾任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水土工程分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和主席,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主要從事農業水文過程、農業節水與水資源高效利用、農業水土環境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參加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以及中以科技戰略合作研究基金、中以農業合作研究基金、中葡國際合作項目等40多項。在多孔介質水分與物質不規則遷移理論與定量方法、多尺度農業水文與伴生過程模擬模型、農田節水減排控鹽理論與技術、灌區用水效率提升與生態健康協同的高效用水調控技術等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相關成果在我國內陸河流域、黃河上游河套灌區得到應用。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110余篇,獲授權專利與軟件著作權10余件,合作出版專著(教材)與會議文集10部,獲省部級一、二等獎勵5項。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培養博士后、博士與碩士研究生70多人,指導的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2.學習與工作經歷 先后于1986、1989和1995年獲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農田水利工程專業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5~1997年在中國農業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以來,先后任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教授,農業水文與水土環境國家級創新團隊負責人,中國-以色列國際農業研究培訓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河套實驗站站長。2000年以來,先后赴以色列農業研究組織、德國哥廷根大學、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普渡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等學校開展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曾任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3.主要社會兼職 現擔任學術期刊《Irrigation Science》、《Vadose Zone Journal》副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農業工程學報》、《灌溉排水學報》、《工程勘察》編委,《灌排機械學報》和《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CIGR)榮譽副主席、水土分會榮譽主席,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副理事長,中以創新合作戰略研究中心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曾擔任《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和《南水北調科技》編委、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會刊《CIGRE-Journal》副主編,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CIGR)水土分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主席,中以農業合作研究基金執委會委員等。 4.研究方向 (1)多孔介質水分與溶質遷移轉化動力學理論 (2)農田水、鹽、熱、氮/碳過程耦合模擬 (3)農業水文與伴生過程對變化環境響應 (4)農業節水的生態環境效應與調控 (5)灌區節水減排控鹽與灌排協同調控 5.研究項目 (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農田節水減排控鹽技術與應用(2017YFC0403300),項目首席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灌區節水的生態環境效應與高效用水調控(51639009),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農業水轉化多過程驅動機制與效率提升(51321001,51621061),方向負責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黑河流域綠洲農業水轉化多過程耦合與高效用水調控(91425302),課題負責人 (5)國家自然科學重大研究計劃重點基金項目,黑河流域農業節水的生態水文效應及多尺度用水效率評估(91125017),主持人 (6)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土壤水、地下水與溶質運移理論(51125036),主持人 (7)水利部公益性行業項目,集約化種植區水體農業面源污染風險及調控(20090108),主持人 (8)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農業綜合節水效益評價與環境響應評估方法(2011BAD25B05),主持人 (9)中以科技戰略合作研究基金項目, 中國西北和以色列典型經濟作物節水和提高水分生產率的調虧灌溉技術研究(CIJRP-2009006),主持人 (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集約種植區灌水與施肥驅動的地下水硝酸鹽污染效應與調控研究(50979106),主持人 (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非均質介質中溶質非費克遷移的機理與模擬研究(50479011),主持人 (12)國家杰出青年學基金項目(B),多孔介質與裂隙非達西流和溶質運移機理與模擬(50428907), 國內主持人 (13)中國-以色列農業合作研究基金項目,持續農業與環境的污水最優利用的研究((SIARF-2000-05),主持人 (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污水灌溉條件下氮素遷移轉化機理研究(50279025),主持 (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非飽和分形多孔介質中污染物運移的機理的研究(59879028),主持人 (16)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大尺度非飽和土壤水分動態的時空隨機模擬與預測的研究(59509007),主持人 6.學術成果 代表性論文: (1)Ren, D., X. Xu, Q. Huang, Y. Xiong, Z. Huo, G. Hua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water productivity in natural land and irrigated cropland coexistent agro-ecosystem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21, 243, 106481, doi:10.1016/ j.agwat. 2020.106481 (2)Liu K., G. Huang, X. Xu, Y. Xiong, Q. Huang, J. ?im?nek. A Gaussian process-based iterative ensemble Kalman filter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Journal of Hydrology, 2020, 598, 15210, doi:10.1016/j.jhydrol.2020.125210 (3)Liu, M., X. Xu, Y. Jiang, Q. Huang, Z. Huo, L. Liu, G. Huang. Responses of crop growth and water produc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in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03134621, doi:10.1016/j.scitotenv.2019.134621 (4)Xiong L., X. Xu, D. Ren, Q. Huang, G. Huang.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of hydrolog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regional agro-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watersheds with shallow groundwater: Based on the SWAT framework.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9, 572:1-6 (5)Xu X., C. Sun, F. Neng, J. Fu, G. Huang. AHC: An integrated numer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agro-ecosystems—model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8, 390:23-39 (6)Liu M., X. Xu, Y. Jiang, Q. Huang, Z. Huo, G. Huang. An integrated hydrological model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in arid regions: application in Zhangye basin of the middl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0.1029/2018JD028449, 2018,123(22): 12564-12582 (7)Xu X., C. Sun, G. Huang, B. P. Mohanty.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calibration of parameters for a physically-based agro-hydrological model.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2016, 83: 88-102 (8)Wang K. G. Huang. Effect of permeability variations on solute transport in highly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11, 34: 671-683 (9)Gao, G., H. Zhan, S. Feng, B. Fu, Y. Ma, and G. Huang. A new mobile-immobile model for reactive solute transport with scale-dependent dispersio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10, 46, W08533, doi:10.1029/2009WR008707 (10)Wen Z., G. Huang, H. Zhan. Non-Darcian flow to a well in an aquifer-aquitard system.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8, 31: 1754–1763 (11)Huang Q., G. Huang, H. Zhan. A finite element solution for the fractional advection- dispersion equation.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8, 31:1578-1589 (12)Wen Z., G. Huang, H. Zhan, J. Li. Two-region non-Darcian flow toward a well in a confined aquifer,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8,31:818-827 (13)Huang, G., Q. Huang, H. Zhan. Evidence of one-dimensional scale-dependent fractional advection dispersion equation.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2006, 85:53-71 7.教學與人才培養 先后任承擔本科生《水資源系統分析》、《農田水利學》、《中國水問題與科學應對》課程,研究生《溶質運移理論》、《污水資源化原理與農業應用》、《農業水土工程博士生專題》、《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工作。已指導畢業博士生23名,碩士生46名,出站博士后2名。在讀博士生9人,碩士生6人,在站博士后1名。指導的畢業生1人獲得“全國優秀百篇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有2人獲得國家級青年人才稱號。 8.聯系方式 地 址:北京清華東路17號,中國農業大學東區151#信箱 郵 編:100083 電 話:86-10-62737138 傳 真:86-10-62737979 E-mail: ghuang@cau.edu.cn Huangghcau@gmail.com http://ciicta.cau.edu.cn ◆ 備注 2021年9月發布 |